手自笔录意思
意思是:抄写完后,赶快送还人家,不敢稍稍超过约定的期限。出自《送东阳马生序》,原文节选如下:余幼时即嗜学。家贫,无从致书以观,每假借于藏书之家,手自笔录,计日以还。天大寒,砚冰坚,手指不可屈伸,弗之怠。录毕,走送之,不敢稍逾约。以是人多以书假余,余因得遍观群书。
手自笔录意思为亲自用笔抄录,手:用手名词作动词,笔:用笔名词作动词,自:亲自,录:抄录。
手自笔录;亲自用笔抄录。手:用手名词作动词。笔:用笔名词作动词。自:亲自。录:抄录。
宋濂的《送东阳马生序》怎样翻译?
1、东阳的年轻人马君则,在太学中已学习二年了,同辈人很称赞他的德行。我到京师朝见皇帝时,马生以同乡晚辈的身份拜见我,写了一封长信作为礼物,文辞很顺畅通达,同他论辩,言语温和而态度谦恭。
2、送东阳马生序的全文翻译如下:我年幼时就非常爱好读书。家里贫穷,无法得到书来看,常常向藏书的人家求借,亲手用笔抄录,计算着日期按时送还。冬天非常寒冷,砚台里的墨汁都结了冰,手指冻得不能弯曲和伸直,也不放松抄录书。抄写完毕后,便马上跑去还书,不敢稍微超过约定的期限。
3、送东阳马生序原文一句一译如下:余幼时即嗜学。我年幼时就爱好读书。家贫,无从致书以观,每假借于藏书之家,手自笔录,计日以还。家里贫穷,无法得到书来看,常向藏书的人家借,亲手抄录,计算着日期送还。天大寒,砚冰坚,手指不可屈伸,弗之怠。
4、《送东阳马生序》是明代文学家宋濂创作的一篇赠序。在这篇赠序里,作者叙述个人早年虚心求教和勤苦学习的经历,生动而具体地描述了自己借书求师之难,饥寒奔走之苦,并与太学生优越的条件加以对比,有力地说明学业能否有所成就,主要在于主观努力,不在天资的高下和条件的优劣,以勉励青年人珍惜良好的读书环境,专心治学。
宋濂借书
宋濂余幼时即嗜学①,家贫无从致书以观,每假②借于藏书之家,手自笔录,计日以还。天大寒,砚冰坚,手指不可屈伸,弗之怠。录毕,走送之,不敢稍逾约③。以是④人多以书假余,余因得遍观群书。
宋濂小时侯,喜欢读书,但是家里很穷。也没钱买书,只好向人家借,每次借书,他都讲好期限,按时还书,从不违约,人们都乐意把书借给他。一次,他借到一本书,越读越爱不释手,便决定把它抄下来。可是还书的期限快到了。他只好连夜抄书。时值隆冬腊月,滴水成冰。
《送东阳马生序》:“余幼时即嗜学。家贫,无从致书以观,每假借于藏书之家,手自笔录,计日以还。天大寒,砚冰坚,手指不可屈伸,弗之怠。录毕,走送之,不敢稍逾约。以是人多以书假余,余因得遍观群书。”译文:我年幼时就爱学习。
宋濂借书故事启发: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从小就要严格要求自己,遵守诺言,做个像宋濂一样守时守信的好孩子。宋濂小时候喜欢读书,但是家里很穷,也没钱买书,只好向人家借,每次借书,他都讲好期限,按时还书,从不违约,人们都乐意把书借给他,一次他借到一本书,越读越爱不释手,便决定把抄下来。
宋濂年少时酷爱读书,家贫无书,便常向藏书人家借抄,即使严冬时节,手指冻僵,也不敢懈怠。他的诚恳和守信赢得了众多书家的信赖,得以博览群书。成年后,他远赴百里之外,尊师重道,不畏严苛,虽生活简朴,却乐在其中。如今,他虽然年迈,但有幸在君子之列,享受天子恩宠,每日陪伴皇上,自感荣幸。
原文:《送东阳马生序》明代:宋濂 余幼时即嗜学。家贫,无从致书以观,每假借于藏书之家,手自笔录,计日以还。天大寒,砚冰坚,手指不可屈伸,弗之怠。录毕,走送之,不敢稍逾约。以是人多以书假余,余因得遍观群书。
关于手自笔录和手自笔录,计日以还的介绍到此就结束了,不知道你从中找到你需要的信息了吗 ?如果你还想了解更多这方面的信息,记得收藏关注本站。
发表评论